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办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捐赠康复中心及唇腭裂慈善手术项目致谢仪式
2025年2月2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举办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捐赠康复中心及唇腭裂慈善手术项目致谢仪式,同日,深圳市首个医院康复花园正式启用。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郑家成先生,周大福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袁捷,港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院长张文智、副院长李咏梅、郭岱琦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了仪式。
融入自然与生活的国际化康复理念
港大深圳医院康复中心由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捐赠建设,引进了康复水疗池、步态分析实验室、康复训练机器人、康复花园等国际前沿的康复设施。新启用的康复花园,以融入自然与生活的国际化康复理念,打造了开放式生态疗愈场域,构建起深圳市首个医工融合的户外康复示范基地。该花园汲取新加坡等国际康复花园精髓,融合康复景观设计体系与深圳创新基因,打造出集社区环境模拟训练、多感官认知刺激、生态疗愈干预于一体的国际前沿康复矩阵。
康复花园位于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一楼东侧后花园,总面积约2380平方米,花园融入多种功能区域,如需专业治疗师指导使用的轮椅训练区、园艺种植治疗区,以及器械运动区,并设置了长度约250米左右的慢跑道,为术后恢复、身体残疾、感官障碍或其他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打造了一个集康复、休闲、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
康复花园的每一处设计都融入了人性化关怀,绿植环绕,清新宁静,花园设计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独具特色的轮椅技能评估训练区,模拟社区真实环境,可开展标准化的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适配评估,进行家属及患者使用训练;园艺治疗区充分考虑了无障碍的需求,可为躯体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园艺活动为媒介提供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学习相关技能,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回归正常生活。
461位患者获免费治疗
在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捐赠致谢仪式上,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的小伟(化名)向郑家成先生赠送了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对周大福慈善基金会的感激之情。小伟今年9岁,早在未出生时就检查出双侧唇腭裂,小伟一家六口靠爸爸修理电动车维持生活,孩子患病对家庭经济形成巨大压力。幸运的是,小伟出生三个月后,小伟爸爸就得知港大深圳医院举办唇腭裂公益诊疗活动,可以免费手术诊疗,于是在小伟6个月大的时候就带着孩子来到港大深圳医院求诊,医院整形外科邹锡权教授为小伟进行了手术。
康复患儿及家属代表为周大福慈善基金会赠送画作及手工艺花束
小伟爸爸说,孩子先后在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了双侧唇裂手术、腭裂修复手术和牙槽植骨手术,所需费用全部由周大福慈善基金会资助。
周大福慈善基金会自2018年开始与港大深圳医院合作,已捐赠资金人民币426.5万元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到医院接受慈善手术治疗。患儿来自四川、云南、广西、江西、青海、湖北、湖南、福建、贵州等地,最小的孩子仅 3 个多月大。截至2025年1月,已经为461名经济困难家庭的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提供了唇裂、腭裂、正颌等公益手术,支持孩子们恢复正常的咀嚼进食功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绽放美丽笑容。
建立深港医疗公益慈善平台
港大深圳医院自建院以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医疗人文精神,建立深港医疗公益慈善平台,得到了周大福慈善基金会等深港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了帮助。致谢仪式上,港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先生向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郑家成先生赠送了感谢函。
港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右)向周大福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郑家成(左)赠送感谢函
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是2015年在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由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基金会的资助范围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及培训、社区发展等公益领域。成立十年来,对外捐赠资金超过2.1亿元,公益服务覆盖国内15个省市,超过600万人次受益。
2018年开始,周大福慈善基金会捐赠资金人民币3901.6万元支持港大深圳医院采购国际最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建立康复中心。目前医院康复中心已建设并开放给患者使用的,包括康复水疗池、步态分析实验室、康复训练机器人、上肢综合训练系统、浸入式多维度感应训练平台、车辆驾驶模拟器、康复训练评估系统(BTE)、感统训练室,以及新鲜出炉启用的康复花园。
港大深圳医院康复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服务患者约2.4万人次,有效支持先天性骨骼畸形、脑瘫、肢体残障、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自闭症等残障类别的残障儿童,接受骨科外科手术的患者获得有效的医学康复服务,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缩减手术治疗后的恢复周期。来自广西的软骨发育不良患儿安安(化名),代表罕见病患者向周大福慈善基金会送上了手工花束,感谢康复中心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的多种贴心康复治疗。
在服务患者的同时,康复中心还透过全国性、地区性及国际性的会议及工作坊,推广教育,以提高内地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