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22国际化第三期新生儿复苏导师班成功举办

来源 : 本网 发布时间 :2022-10-24


2022年10月20-21日,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10周年院庆的金秋季节,由深圳市卫生三名工程支持, “2022国际NRW新生儿复苏导师班(总第三期)”在港大医院技能培训和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形式、中文和英语双语授课,邀请加拿大、中国香港新生儿专家和NRP认证导师、本院麻醉科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基于2020第八版NRP复苏指南和新生儿困难气道新进展,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张宝贤教授和Dianna Wang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冯宝姿教授,以及现场本院多学科导师带领9名学员(来自福建、贵阳、东莞和阳东和本院的新生儿科、产科助产士、护理)2天沉浸式的培训工作坊,培训旨在提升学员的新生儿模拟培训场景备课设计、实施和总结反馈培训能力!

1.png

教授、导师和学员合影

NRW导师班授课内容:

NRW导师班一共包含两天课程。第一天课程包括基础模拟技能站介绍、相关概念讲解以及分解教学目标的确立(准备和初步复苏、PPV+MRSOPA、目标氧饱和度、插管/LMA、CRP、UVC/IO、DOPE、药物);8th NRP指南的新修订部分Update;介绍SIM、使用SIM设备-Lo-Fi和Hi-Fi、模拟场景的备课;观看模拟视频案例。分析开展新生儿复苏模拟培训定义、常见的误区,讨论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要素。

2.png

加拿大阿尔伯塔张宝贤教授授课


3.png

香港中文大学冯宝姿教授


4.png

加拿大阿尔伯塔Diana Wang教授


5.png

港大麻醉科儿麻组姜涛副组长


6.png

新生儿复苏导师徐晨光副顾问医生


学员老师风采:

7.png8.png9.png

10.png11.png12.png

13.png14.png15.png


模拟教学很简单!

本次师资学习班改变传统讲授式学习方式,以老师引导、小组讨论、案例模拟为主要学习方式, 引导讨论是情景模拟教学的核心的部分,围绕着教学目标,学员在演练真实病例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两天的导师工作坊要求学员有良好的NRP培训基础及模拟教学经历,高水平的授课和模拟教学极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热情,耳目一新的沉浸式学习方式激发学员的求知热情。学员互相学习,并到港大深圳医院和NICU、儿科门诊、技能中心参观,对港大国际化交流和协作、在新生儿复苏、培训和围产多学科合作方面印象深刻。


培训场景:小班教学

16.png17.png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png19.png


手把手沉浸式教学

20.png21.png


案例回顾,让思路更清晰

22.png23.png


接轨国际

第二天课程关注模拟教学课程的组织策略;Pre-brief/brief/Debriefing +Video演示;整合技能评估ISSA框架;特别强调情景授课前要确定课程目标,重点和难点、常见疑问,帮助学员熟悉、学员基础、物品和环境,情景教学后debriefing环节的主体是学员而不是教师,随后学员展示案例现场情景教学过程和debriefing过程。

24.png25.png


26.png


紧密型多学科跨区域合作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国家医改试点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单位和14家国家高质量发展医院试点单位之一,三甲和ACHS双认证综合公立医院。新生儿科是全国儿科住培基地、CHNN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国际化护理专培基地、FICare示范单位,作为深港高危新生儿联盟主席单位、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国家新生儿GCP药物研究基地,在深圳市三名工程支持下引入加拿大Shoo K Lee教授团队,已建立公益母乳库和华南首个5G区域危重新生儿救治平台;新生儿团队创造新生儿成活最低胎龄22+6,最低体重500克,复苏培训在全国获得2019年新生儿复苏竞赛冠军、2020及2021连续两年深圳市新生儿复苏冠军。儿科高質量发展与先心外科、新生儿外科、高危分娩产科、急診科、产前诊断中心、超声科等多学科密切合作,继续完善复苏培训和专科培训双向转诊的制度和流程,扩大双向转诊范围,与各级医院联动,最大限度的发挥NICU医疗资源,共同为广大市民筑建危重新生儿的全流程的多学科生命支持桥梁。


分享到
Baidu
map